• 2024-09
    03

    当地时间9月2日,美国总统拜登表示,即将向巴以冲突双方就释放被扣押人员的协议提出最终建议。他还表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达成释放被扣押人员协议方面做得不够。

  • 当地时间9月2日,委内瑞拉政府发布公报,谴责美国政府此前非法扣留委总统马杜罗专机的行为。当日,美国在多米尼加共和国扣押了一架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经常使用的飞机,称其获取方式违反了美国的制裁规定,并涉及其他刑事问题。

  • 当地时间9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拉米宣布暂停英国对以色列部分武器的出口许可。

  • 当地时间9月2日晚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坚持以色列应控制加沙地带与埃及边界的“费城走廊”,并指责埃及政府未能保证埃及与加沙地带边界区域的安全。

  • 9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联邦图瓦共和国首府克孜勒的一所中学出席公开课活动,谈到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时表示,在俄罗斯学习汉语越来越“热”,他家里就有小孩“会说中文,而且说得很溜”。普京同时还强调了学习英文的重要性。

  • 当地时间9月2日,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议员热列兹尼亚克称,乌克兰国家能源公司董事会主席库德里茨基已被免职。

  • 当地时间9月2日,日本原子能发电公司宣布,8月24日,该公司位于福井县的敦贺核电站2号机组用于乏燃料池和设备冷却的系统被发现出现漏水。泄漏的水可能已流入海中。日本原子能发电公司称,泄漏的水中不含放射性物质,未确认到对周围环境产生放射性影响。

  • 韩国统计厅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新生儿人数为23万人,创该国1970年开始统计以来最低水平。同时创下新低的还有2023年韩国的总和生育率,为0.72。其中,首都首尔的总和生育率仅为0.55。

  • 9月2日,有传言称微信可能不支持iPhone 16,iPhone一旦升级到iOS18.2系统将无法使用微信,用户将无法使用微信。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此传言为谣言。

  • 在苹果宣布北京时间9月10日举行新品发布会后,华为也宣布9月10日举行发布会。华为终端官微9月2日发布消息称,9月10日14:30将举行华为见非凡品牌盛典及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随后,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回应称,华为最具引领性、创新性、颠覆性的产品来了。

  • 9月2日(周一)为美国劳动节假期,美股休市一日。9月3日(周二)恢复正常交易。

  • 9月2日龙虎榜中,共31只个股出现了机构的身影,有10只股票呈现机构净买入,21只股票呈现机构净卖出。当天机构净买入前三的股票分别是通化金马、华锋股份、创维数字。当天机构净卖出前三的股票分别是好上好、力源信息、千禾味业。

  • 2024-09
    02

      新华社开罗9月2日电(记者毛磊 姚兵 张健)“作为中非合作最重要的机制之一,中非合作论坛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它还是非洲和中国之间进行集体对话的平台。”在即将率团赴华参加9月初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之际,埃及总理穆斯塔法·马德布利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说,中非合作论坛丰富了非中关系的发展内涵,取得丰硕成果。

       图为2024年1月14日,埃及总理马德布利(前左)视察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新华社发(黎炳宏摄)   图为2024年1月14日,埃及总理马德布利(前左)视察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新华社发(黎炳宏摄)

      “回顾2000年论坛成立时的情形及当今非中合作关系的成就,我们看到非中关系与合作取得显著提升和发展,这种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引人注目。”马德布利说。

      在马德布利看来,即将举行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合作关系发展,下一阶段优先合作领域可重点关注非洲大陆当前面临的挑战。

      “非洲越来越意识到这些挑战的严重性,并决心作出改变,使非洲大陆变得更加自力更生,特别是在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方面和粮食需求方面。”马德布利说。

      他指出,埃及是首个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这反映了两国之间悠久关系的独特性。从那时起,双方关系不断发展,双方在地区和国际问题上对彼此立场都有深刻理解。

      马德布利说,近年来,埃及与中国一道,为推动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发展作出贡献。“埃及是首批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并积极响应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今年,埃中庆祝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他认为,双方已形成多层次的合作框架。 

      马德布利曾多次访华,最近一次是去年10月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采访中,他特别谈到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项目——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泰达合作区)和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

      马德布利说,始建于2008年的泰达合作区已经吸引涉及新型建筑材料、高低压设备和机械制造等行业的众多企业入驻,逐渐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埃及“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对接的示范项目,合作区未来有意吸引新能源和绿色低碳发展项目。

      谈及中国公司承建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马德布利表示,该项目是中国企业在埃及实施的最大项目,反映了埃中两国卓越的合作关系,是双方合作的重大成果。

      马德布利强调,埃及正从同中国共享发展成果中获益,埃及政府赞赏埃中合作在过去十年中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就。“埃及渴望进一步发展这种关系,正努力巩固和加强与中方的合作关系,”马德布利说,“埃及期待与中国合作实施更多发展项目。”

      马德布利认为,下一阶段双方可关注联合投资、绿色能源、工业本土化、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等。“我们今后将努力吸引更多中国投资,特别是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包括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绿色经济、数字化、绿氢生产和废物回收等,同时重视对旅游业的投资,特别是旅游酒店业。”

      2024年1月,埃及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马德布利认为,这体现了埃及与金砖国家之间的深度联系,并为深化双方合作带来了许多机遇。他说:“埃及愿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框架内作出有效贡献,实现与其他成员建设性合作。”

      关于埃及和中国在缓和中东紧张局势所发挥的作用,马德布利表示,两国对维护中东地区安全重要性的看法是一致的。他指出,埃及将继续与中国一起努力,避免地区局势进一步升级,同时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并基于“两国方案”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 2024-09
    01

      新华社开罗9月1日电  专访:中非合作论坛是开展务实高效合作的有力平台——访苏丹能源和石油部长穆希丁

      苏丹能源和石油部长穆希丁·纳伊姆·穆罕默德·赛义德日前在苏丹东部城市苏丹港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实践证明,中非合作论坛通过推动一大批关键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在促进非中贸易投资、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双方开展务实高效合作、共筑高水平命运共同体的有力平台。

      穆希丁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即将在北京举行,在更高层次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既是非中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新时代新形势的现实需求。他期待非中双方在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农业等传统领域投资和贸易规模的同时,将合作逐渐延伸至清洁能源、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为非中共同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为非中传统友谊开辟美好愿景。

      穆希丁表示,苏丹和中国有着传统友好关系,两国关系堪称南南合作典范。今年是苏中建交65周年,苏方高度重视以此为契机,巩固和发展苏中战略伙伴关系,愿在中非、中阿合作论坛和“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深化苏中各领域务实合作。作为非洲大陆的门户和中非合作论坛成员,苏丹可以凭借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非洲和中国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为非中关系提质升级贡献力量。

      多年来,中国和苏丹在石油等领域的合作富有成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帮助下,苏丹建立了完整石油产业链,从石油进口国一跃成为石油出口国。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在合作中不断发展壮大。

      穆希丁高度评价苏中石油合作取得的成就,肯定中方为苏丹建立现代石油工业体系作出的重要贡献。他说,苏丹将中国视为战略合作伙伴。穆希丁计划8月底访华,并随团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相关活动。他说,此次访华重点聚焦石油和电力领域,探讨恢复和加强双方现有合作。同时,他也希望此行能为日后双方深化全方位交流合作奠定坚实基础,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石油业在苏丹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穆希丁透露,苏丹能源和石油部计划推动实施一批大型项目,包括修复喀土穆炼油厂和多座发电站以及在苏丹港新建一座炼油厂等。苏丹还考虑在该国各州之间尤其是达尔富尔地区架设输电线,以扩大国家电网覆盖范围。

      穆希丁表示,苏丹希望与中国在电力领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热切期盼中国企业在合适时机重返苏丹投资兴业,续写两国之间的深厚友谊。

  • 2024-08
    30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国际竹藤组织东非区域办事处执行主任比鲁克·凯贝德的办公室竹香四溢,晨光透过竹编窗帘,洒在摆着竹笔筒的办公桌上;在加纳阿散蒂省,竹匠乔治·萨尔蓬和学徒在竹林间忙碌着,将优质竹材运回工作室;在卢旺达的创业工坊里,当地青年让·尼永库鲁精心打磨雕刻技术,思考如何改进竹制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8月10日,菲基尔特·加布雷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名为“绿色金子”的竹藤工作室里加工竹制产品。 新华社发(迈克尔·特韦尔德 摄)  8月10日,菲基尔特·加布雷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名为“绿色金子”的竹藤工作室里加工竹制产品。 新华社发(迈克尔·特韦尔德 摄)

      非洲大地上分布有不少葱茏竹林,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也蕴藏着绿色发展的生机。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提出重点实施“八大行动”。“建设中非竹子中心,帮助非洲开发竹藤产业”是“绿色发展行动”框架下的重要举措。

      在中非双方大力推进下,中国的竹藤品种和技术在非洲落地生根,种植者、手工艺者、研究员等从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大,竹产业在非洲大地上“拔节生长”,竹子日益成为当地民众眼中谋求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子”。目前,中非竹子中心已选址埃塞俄比亚,筹建工作正有序展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国际竹藤组织致力于竹藤可持续发展,成立于1997年,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2022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二十五周年志庆暨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致贺信时指出,中国政府同国际竹藤组织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推动各国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让我们深受鼓舞,中国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的‘以竹代塑’倡议,将为包括埃塞俄比亚在内的非洲国家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凯贝德说。

      新时代以来,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被当地人翻译成“绿色就是金子”(Green is gold),在非洲大陆引起广泛共鸣。

      加纳竹匠萨尔蓬十分认同这一理念:“对我来说,就是必须合理使用每一块竹子,在创收的同时,保护好自然。”

      在加纳,竹子被称为“智者的木材”。受加纳传统竹艺文化熏陶,萨尔蓬20多年前就开始竹艺创作,他的工作室里满是各色竹艺品。2016年,通过国际竹藤组织,他和加纳同行到中国参加培训,不仅见识了中国竹艺大师的高超技艺,更了解到中国乡村借助竹资源脱贫致富的实践经验。

      “中国之旅让我大开眼界,也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如今,萨尔蓬担任加纳国家竹藤工匠协会主席。“我希望借鉴中国竹藤产业的经验,推动加纳竹藤加速发展。”

      乌干达竹子协会主席弗拉维娅·穆纳巴曾担任乌干达环境事务国务部长,从那时起就格外关注非洲森林过度砍伐问题。多次赴华经历让她更加重视竹子作为森林木材替代物的重要价值。她也积极推动乌干达与中国达成环保和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

      “中国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行动,对非洲的发展很有启示意义,”她告诉记者,“我非常高兴看到乌中两国展开环保合作,相信这将有力带动乌干达竹产业进一步发展。”

      这是8月1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名为“绿色金子”的竹藤工作室里拍摄的竹制产品。 新华社发(迈克尔·特韦尔德 摄)  这是8月1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名为“绿色金子”的竹藤工作室里拍摄的竹制产品。 新华社发(迈克尔·特韦尔德 摄)

       “绿色金子”带来减贫机遇

      6年前,埃塞俄比亚妇女菲基尔特·加布雷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当地政府开设了竹编工艺培训班,给她的人生带来转机。经过培训,她不仅学会基本的竹编技巧,还幸运收到来自国际竹藤组织的邀请——“去中国参加为期两个月的竹子加工培训”。

      如今,加布雷与几个姐妹在亚的斯亚贝巴共同经营一个名为“绿色金子”的竹藤工作室。在她们勤劳的双手下,竹子变为帽子、篮子、笔筒和装饰品,带来可观收入。

      “最近几年,我们还培训了130多名本地人,主要是失业青年、妇女和残障人士。他们中多数人现在以竹子加工谋生。”加布雷的团队还被国际竹藤组织邀请到肯尼亚和乌干达分享经验。

      8月10日,菲基尔特·加布雷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名为“绿色金子”的竹藤工作室里展示竹制产品。 新华社发(迈克尔·特韦尔德 摄)  8月10日,菲基尔特·加布雷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名为“绿色金子”的竹藤工作室里展示竹制产品。 新华社发(迈克尔·特韦尔德 摄)

      中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最早开发和使用竹子的国家。在国际竹藤组织推动下,大批非洲竹藤行业从业者受邀前往中国参加培训。中方也派遣专家到非洲传授竹子种植、加工技巧。凯贝德过去15年间3次到访中国。他说,在中国和国际竹藤组织的合作推动下,目前东非地区已有上千人参加过竹产业培训活动,正在推进约15个竹子发展试点项目。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施拥军曾与同事一起深入埃塞俄比亚山区,开展竹林经营碳汇项目开发与实操技术培训。竹林分布在4200多米的高海拔区,多雾、缺氧,虫蛇野兽出没,条件艰苦。中国专家团队的到来,让当地民众喜出望外。

      “不少人都自发前来帮忙,同我们一起参与调查,还为我们送水送饭。”这些瞬间让施拥军至今难以忘怀。

      8月10日,菲基尔特·加布雷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名为“绿色金子”的竹藤工作室里加工竹制产品。 新华社发(迈克尔·特韦尔德 摄)  8月10日,菲基尔特·加布雷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名为“绿色金子”的竹藤工作室里加工竹制产品。 新华社发(迈克尔·特韦尔德 摄)

      “播撒到更广阔的土地上”

      “我有一个梦想:建立‘一站式’竹藤中心,供人们了解竹子知识,学习竹子种植,研究开发竹子周边产品,收藏关于竹子的文献资料。”乌干达人阿比·史蒂夫·图西梅开了一家竹子公司,对未来非洲大地上的竹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图西梅从小痴迷竹子,到哪里旅游都想带一棵当地竹苗回家。2018年,他自掏腰包飞到北京,参加了首届世界竹藤大会,满载而归。利用从北京带回的种子和技术,他创办公司、修建苗圃、培育竹林,还在乌干达报纸上发表文章讲述自己的中国之行,努力推广竹产业。

      随着公司开始创收,越来越多人前来“取经”。图西梅认为,竹子种植是易于推广的创业模式,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和受益。

      卢旺达青年尼永库鲁也有一个“竹之梦”。2018年,他在中国接受了两个月的竹子种植培训,掌握了制作竹制品的技艺,由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回到卢旺达后,他和朋友组建团队,专门从事绿色环保的竹工艺,还积极帮助其他人种植竹子。

      “感谢中国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尼永库鲁说,他希望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团队规模,为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把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土地上”。

      8月10日,菲基尔特·加布雷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名为“绿色金子”的竹藤工作室里展示竹制产品。 新华社发(迈克尔·特韦尔德 摄)  8月10日,菲基尔特·加布雷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名为“绿色金子”的竹藤工作室里展示竹制产品。 新华社发(迈克尔·特韦尔德 摄)

      8月10日,菲基尔特·加布雷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名为“绿色金子”的竹藤工作室里加工竹制产品。 新华社发(迈克尔·特韦尔德 摄)  8月10日,菲基尔特·加布雷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名为“绿色金子”的竹藤工作室里加工竹制产品。 新华社发(迈克尔·特韦尔德 摄)

       8月16日,在乌干达坎帕拉,乌干达竹子协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展示用竹子制成的有机肥料。新华社发(罗纳德·塞坎迪 摄)   8月16日,在乌干达坎帕拉,乌干达竹子协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展示用竹子制成的有机肥料。新华社发(罗纳德·塞坎迪 摄)

       8月5日,在乌干达西部姆巴拉拉市的竹子种植园,阿比·史蒂夫·图西梅在料理竹子。新华社发(罗纳德·塞坎迪 摄)   8月5日,在乌干达西部姆巴拉拉市的竹子种植园,阿比·史蒂夫·图西梅在料理竹子。新华社发(罗纳德·塞坎迪 摄)

       8月16日,在乌干达坎帕拉,乌干达竹子协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展示竹子制品。新华社发(罗纳德·塞坎迪 摄)   8月16日,在乌干达坎帕拉,乌干达竹子协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展示竹子制品。新华社发(罗纳德·塞坎迪 摄)

       8月16日,乌干达竹子协会主席弗拉维娅·穆纳巴在坎帕拉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发(罗纳德·塞坎迪 摄)   8月16日,乌干达竹子协会主席弗拉维娅·穆纳巴在坎帕拉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发(罗纳德·塞坎迪 摄)

  • 2024-08
    29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  综述:中国技术助力非洲职业教育发展

      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尤其是职业教育的拓展,既是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解决非洲人口困境、充分发挥人口红利的必然选择。

      近些年来,中国加强同非洲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提供技术人才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支持,在多个领域收效显著。

       非洲发展亟需技术人才支撑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非盟委员会发布的《非洲教育转型报告》,到本世纪中叶,非洲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将达到10亿,几乎占全球相同年龄段人口的40%。然而,非洲国家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迟缓,部分原因是非洲缺乏足够支撑发展的技术人才。

      以非盟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积极推进非洲技术人才培养。非盟于2007年颁布了《非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振兴战略》,旨在促进非洲各国加强职业技术教育;非盟《2063年议程》也把“科技创新下的良好教育和技能”作为目标之一。

      与此同时,非洲各国针对发展职业技术人才推出相应政策。以南非为例,该国高等教育与培训部先前颁布《学后教育与培训白皮书》,提出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改革目标,鼓励实现各级高等教育与培训系统间的衔接,扩大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规模,并提出到2030年南非职业技术类学院在校人数达到250万。

      然而,非洲技术人才培养也面临不少问题,包括培训机构的硬件设备和师资力量不足,产学研融合和校企合作尚处于较低水平,资金投入不足,不同地区和阶层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不平衡等。

       中国技术为非洲职业教育带来新气象

      职业教育是中非教育合作的重要领域。《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指出,中国将同非洲继续加强技术转移、教育培训等能力建设合作,包括实施“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和“一带一路”教师成长计划,每年为非洲职业院校培训500名校长和骨干师资,培养1000名非洲本土中文教师;通过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培训1万名本土复合型人才。例如,卢旺达孔子学院2009年开始中文教学,已陆续开设“中文+竹编技术培训”课程、“中文+医护培训”课程和“中文+农业技术培训”课程。

      鲁班工坊是中非教育和职业培训合作重点项目之一。目前,中国已在15个非洲国家建成了17个鲁班工坊,设置了机械、铁道等专业,对接非洲工业化和中非产能合作需求,促进当地民众就业。一些中国企业在大型工程项目下组织的短期培训、中国政府援建的职业技术学院也对非洲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农业方面的培训带来丰硕成果。据介绍,中国菌草技术已带动非洲数十万人增收,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非洲多国水稻产量从每公顷平均2吨提升到7.5吨。

      中国还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帮助非洲培养技术人才。一批留学生项目通过对非洲学生的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促进当地青年人提高技术能力。

  • 2024-08
    26

      新华社内罗毕8月25日电  题:共建“一带一路”激发“非洲制造”新活力

      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非洲合作之花在非洲广袤大地上绽放。从乌干达到埃及,从塞内加尔到尼日利亚,中国企业建设、运营的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推动非洲融入全球产业链、助力非洲打造新兴品牌的强劲引擎。

      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助力非洲工业化,推动当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大幅提升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随着中非合作不断深化,“非洲制造”正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2024年4月6日,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UHome家电卖场,两名顾客在挑选商品。卖场里大部分家电由中乌姆巴莱工业园生产,自产自销。墙上宣传标语“BUBU”是“Buy Uganda, Build Uganda”(“买国货,建国家”)的英文缩写。新华社记者李亚辉摄  2024年4月6日,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UHome家电卖场,两名顾客在挑选商品。卖场里大部分家电由中乌姆巴莱工业园生产,自产自销。墙上宣传标语“BUBU”是“Buy Uganda, Build Uganda”(“买国货,建国家”)的英文缩写。新华社记者李亚辉摄

      园区合作赋能“非洲制造”

      在位于乌干达东部姆巴莱的中乌姆巴莱工业园区内,27岁的海伦·穆加拉和数百名同事每天早晨来到这里,满怀希望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这个工业园区为许多当地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我在这里学到宝贵的技能,也获得了稳定的收入。”她说。

      该工业园由中国民营企业天唐集团投资运营,自2018年3月启动以来已吸引40余家企业入驻,为当地创造5000多个就业岗位。园区企业生产的产品琳琅满目,从家用电器到日常美容产品,从家居纺织品到建筑材料,从药品、智能手机到电视、汽车等,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座占地数千公顷的园区,已成为当地品牌的孵化平台,为乌干达工业化和现代化树立了典范。

      明珠科技有限公司是最早入驻工业园的企业之一,主要生产照明用品。公司生产的LED灯具价格亲民、便于维修,降低了乌干达对进口灯具的依赖。

      当地技术员约瑟夫·奥蒂姆说:“过去,乌干达的LED灯具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且维修困难。中国企业改变了这一局面。现在,我们公司每年生产约300万只LED灯泡和灯管,在乌干达各地销售。”

      近年来不断涌现的一个个由中国企业建设和运营的园区正是中非工业基础设施不断深化合作、提质升级的缩影。塞内加尔迪亚姆尼亚久工业园、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这些中方参与投资的园区对非洲国家招商引资起到“筑巢引凤”的作用,推动“非洲制造”加速发展。

    2023年6月2日,在肯尼亚内罗毕,肯尼亚电动巴士公司工作人员为电动巴士充电。新华社记者王冠森摄2023年6月2日,在肯尼亚内罗毕,肯尼亚电动巴士公司工作人员为电动巴士充电。新华社记者王冠森摄

      绿色合作提升“非洲制造”魅力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正助力非洲国家在制造业中采用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这不仅为非洲的自然环境筑起一道绿色屏障,而且为非洲制造业贴上“绿色制造”标签。

      总部位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戈戈电子公司是该国三大电动摩托车制造商之一,这家电动摩托车制造商从中国进口锂电池,为当地市场提供环保、经济的出行选择。公司首席运营官雅诺什·比萨索说:“客户购买摩托车后,可以享受‘换电’服务,随时把用完的电池送到更换站换取充满电的电池。他们会发现,选择电动摩托车不仅省钱,而且环保。”

      在肯尼亚,BasiGo电动巴士项目同样体现了中非在生态友好型交通领域的合作成果。2022年3月,肯尼亚初创公司BasiGo成为第一家在该国推出电动巴士的公司。这些巴士使用中国车企比亚迪设计的零件在当地组装,一次充电可行驶250公里。

      该公司市场经理穆托托·西富纳表示,柴油客车的月均燃油成本高达20万肯尼亚先令(1美元约合129肯尼亚先令),而电动巴士的能源成本仅为6万肯尼亚先令,公司计划到2025年引入并运营1000辆电动巴士。

       2024年7月11日,在喀麦隆南部大区克里比市,克里比高速运营公司在恩杜马莱双语学校举办高速公路安全讲座。新华社发(科普索摄)   2024年7月11日,在喀麦隆南部大区克里比市,克里比高速运营公司在恩杜马莱双语学校举办高速公路安全讲座。新华社发(科普索摄)

      深化合作点亮“非洲制造”未来

      中非在电动交通领域的合作,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成果的生动例证。中国企业带来的优质产品和技术,正助力非洲走向更加绿色、更可持续的未来。通过与中国深化合作,非洲制造业不断提升自身生产能力,通过应用生态友好型和创新技术,让非洲品牌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展现出竞争力。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罗达·瓦集拉表示,与中国的合作使非洲国家得以获取先进技术和支持。许多非洲国家借助与中国的合作大力推动绿色转型,将清洁能源列为优先事项,这对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杨宝荣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为非洲提供了质优价廉的技术和产品,让更多非洲民众负担得起。

      随着双方合作不断加深,中国和非洲正携手开启“非洲制造”的美好未来。非洲国家将发展更先进的技术,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开拓更广阔的市场,“非洲制造”正昂首阔步进入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 2024-08
    22

      新华社巴拿马城8月21日电(记者陈昊佺)巴拿马亚洲战略研究中心21日在首都巴拿马城举办“中国改革新征程 中巴关系新机遇”研讨会。与会专家说,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巴中合作和巴拿马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巴拿马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罗伯托·蒙塔涅斯说,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全球意义,对于作为地区商贸金融中心的巴拿马而言,发展巴中合作关系具有特殊战略意义。

      巴拿马经济学家、《丝绸之路与巴拿马》一书作者埃迪·塔彼罗说,中国发展升级对巴拿马也意味着巨大机遇,巴中科技合作可以为巴拿马本国产业升级提供助力。

      巴拿马大学运河和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琼斯·库珀认为,中国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为世界经济共赢发展树立了重要榜样,也为未来巴中两国在农业、工业和物流等多领域合作绘制了光明前景。

      中国驻巴拿马大使徐学渊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中巴务实合作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巴拿马亚洲战略研究中心是巴拿马知名智库,主要关注亚洲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新趋势,致力于推动巴拿马和亚洲国家间的学术交流。

  •   新华社阿布贾8月22日电  题:能力建设,积蓄中非合作新力量——真实亲诚的中非合作系列评论之二

      近日,在西非国家尼日利亚,由中企投资建设的尼日利亚联邦交通大学首批400余名学生完成了首个学期的学习,部分学生将利用暑期,依托中国提出的“筑梦丝路”青年发展计划等,在中国土木尼日利亚有限公司的轨道交通项目现场开展实践活动,提升本领。

      “在我的家乡建设交通大学,让更多人的梦想可以变为现实。”中土尼日利亚有限公司北区经理部属地化现场工程师阿巴·哈鲁纳·莫杜参与了尼联邦交通大学的建设,在他看来,培养人才,是家乡发展的关键。

      为非洲的未来培养更多人才,是中国助力非洲发展一以贯之的举措。2021年11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提出将同非洲国家密切配合,共同实施“九项工程”,其中包括能力建设工程。能力建设工程内容包括,中国将为非洲援助新建或升级10所学校,邀请1万名非洲高端人才参加研修研讨活动。实施“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开展“非洲留学生就业直通车”活动等。

       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老师带领韩士兰(右一)和其他留学生进行实训操作(2022年7月29日摄)。韩士兰来自埃塞俄比亚,在天津学习期间,韩士兰积极利用学校先进的职业教育实践条件,专注于人工智能制造和工业机器人方向的研究。新华社记者李然 摄   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老师带领韩士兰(右一)和其他留学生进行实训操作(2022年7月29日摄)。韩士兰来自埃塞俄比亚,在天津学习期间,韩士兰积极利用学校先进的职业教育实践条件,专注于人工智能制造和工业机器人方向的研究。新华社记者李然 摄

      去年8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期间举办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会后,中方发布3项举措支持非洲一体化和现代化建设,《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是其中之一。该计划强调,中国和非洲发展振兴的关键在于将规模巨大的人口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以人才红利助力本国现代化发展。中国将同非洲继续加强技术转移、教育培训等能力建设合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侧重应用技能培养的“鲁班工坊”,到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孔子学院,从实施“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和“一带一路”教师成长计划,到通过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培训1万名本土复合型人才,中非在能力建设方面的合作,正在为非洲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如今,中国培养的尼日利亚女火车司机可以驾驶中国制造的动车组,疾驰在中企承建的拉各斯轻轨蓝线上;中国与科摩罗合作培训的医务人员拯救了许多疟疾病人的生命;赴中国留学归来的坦桑尼亚学子投身农业工作,在东非的土地上耕耘着希望……一个个人生出彩的梦想,因中非能力建设合作而化为现实。

      中非能力建设合作,总是从非洲的实际需求出发,真正“想非洲之所想,急非洲之所急”,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开展合作。面对非洲整体年轻人口占比较大、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现实情况,中国从自身发展实践出发,真诚与非洲分享利用人口红利的经验,从基础环节做起,从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做起,脚踏实地帮助非洲培养各类人才,从不附加意识形态方面的条件和限制,尊重非洲国家的自主选择,赢得了非洲国家的普遍认同,也为能力建设合作走向长远奠定了互信基础。

       2024年6月3日,在赞比亚铜带省基特韦,赞方员工在中色非矿公司矿山技能培训学校通过虚拟科技设备参加培训。新华社发(中色非洲矿业有限公司供图)   2024年6月3日,在赞比亚铜带省基特韦,赞方员工在中色非矿公司矿山技能培训学校通过虚拟科技设备参加培训。新华社发(中色非洲矿业有限公司供图)

      着眼未来,中非能力建设合作正在拓展新领域、迈向新层次。近年来,中国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奖学金、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杰青计划”、“国际青年创新创业计划”等项目帮助非洲培养大量科技人才。《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提出,开展非洲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中非将共同培养面向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面向科技创新增效、面向民生福祉改善的各类人才,助力非盟《2063年议程》第一个十年计划人力资本开发等目标。中非能力建设合作,正在数字经济、前沿科技、社会治理等方面“开花结果”,为非洲实现发展振兴贡献力量。

      在全球发展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能力建设正促进中非携手共建发展共同体。中非之间的能力建设合作,注重“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致力于让每一个人都能公平地享有发展的机会、实现自我的机会、追逐梦想的机会。相信这每一个点滴梦想,终将汇成中非合作的磅礴新力量。

  •   新华社突尼斯8月21日电(记者黄灵 王一盛)突尼斯总理卡迈勒·马杜里日前高度评价突尼斯与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表示突方愿同中方共享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机遇,促进双边关系发展。

      马杜里20日在会见中国驻突尼斯大使万黎时表示,今年正值两国建交60周年,突尼斯总统赛义德不久前访问中国,为突中进一步拓展双边关系注入新动力。

      万黎表示,中方愿同突方一道,切实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增进政治互信,加强各领域合作,深化两国战略伙伴关系。

      双方还讨论了突尼斯参加9月4日至6日即将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等事宜。

  • 2024-08
    21

      新华社洛美8月21日电  题:基建合作,打通非洲发展新脉络——真实亲诚的中非合作系列评论之一

      今年以来,中国和非洲在基建领域合作又是收获满满。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全部机组实现发电并网目标、尼日利亚拉各斯轻轨红线项目一期通车、肯尼亚斯瓦克大坝主体建设完工……中非基建合作成果遍布非洲这片充满希望的大陆,提升了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水平,改善了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推动非洲工业化、现代化和一体化进程,为非洲发展打通新脉络。

      能源设施助力非洲绿色发展。中国助力非洲国家建设了一大批清洁能源项目。在肯尼亚,中企承建的东非最大光伏电站加里萨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超过7600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约6.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在几内亚建设的凯乐塔水电站,极大缓解了首都科纳克里及周边地区的用电荒,水电站的实际效果图被印在了面值2万的几内亚法郎纸币背面。中国积极推动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一批绿色能源技术、产品、经验“走出去”,一座座水电站、风电站、光伏电站从无到有,助推越来越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非洲国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梦。肯尼亚国民议会议长摩西·马西卡·韦坦古拉表示,绿色发展是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一直是肯尼亚可靠的合作伙伴,中国的支持对非洲发展至关重要。

      这是2019年2月15日拍摄的肯尼亚加里萨光伏发电站(无人机照片)。在肯尼亚东北部加里萨郡,由中国企业承建的东非最大光伏电站加里萨光伏电站有效解决了当地用电短缺问题,持续为当地民众提供清洁电力,为肯尼亚发展注入绿色动能。新华社发  这是2019年2月15日拍摄的肯尼亚加里萨光伏发电站(无人机照片)。在肯尼亚东北部加里萨郡,由中国企业承建的东非最大光伏电站加里萨光伏电站有效解决了当地用电短缺问题,持续为当地民众提供清洁电力,为肯尼亚发展注入绿色动能。新华社发

      交通建设加速非洲资源要素流动。“要想富,先修路。”这条中国发展“金律”也在非洲继续得到印证。在肯尼亚,被誉为“幸福路”的蒙内铁路,大幅提升港口物资到东非腹地的运输效率,大大缩减物流成本,使得沿线商贸发展随之提速;莱索托莫塞公路项目今年6月完成竣工交接,预计全线出行时间将由4小时缩短至1.5小时;中企承建的尼日利亚阿布贾城铁今年5月举行商业运营启动仪式,将极大缓解尼首都交通拥堵压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尼日利亚总统提努布表示,阿布贾城铁的运营是“合作、奉献、进步和远见的成果”。

      园区合作推动非洲工业化进程。中国-乌干达姆巴莱工业园、塞内加尔迪亚姆尼亚久工业园、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一个个中方参与投资的园区正是中非工业基础设施不断深化合作、提质升级的缩影,对非洲国家招商引资起到“筑巢引凤”的作用,推动“非洲制造”加速发展。源自中国的投资、技术和运营经验,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发展振兴提供丰富养料。乌干达贸易、工业和合作部工业国务部长戴维·巴哈蒂说,中国企业和投资者在乌干达经营的工业园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制造业,助力非中工业化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与非盟《2063年议程》目标相呼应。“期待这些工业园能够孕育出更多非洲本土品牌,让‘非洲制造’走向世界!”

      港口建设创造非洲贸易新机遇。近年来,中企建设并参与运营的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一期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开始迎送往来的万吨级大型船舶,为相邻的中非共和国、乍得等内陆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中企承建的坦桑尼亚第一个现代化大型渔港——基卢瓦渔港项目奠基,作为坦桑政府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旗舰项目,有望成为激活其新经济领域增长点的重要抓手。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部非洲区域代表雷蒙德·塔瓦雷斯说,克里比深水港在促进喀麦隆基础设施建设、就业、贸易和投资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快了喀麦隆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是非洲实现工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4月5日,在乌干达姆巴莱中乌姆巴莱工业园,工人在工厂车间内工作。这座乌干达国家级工业园自2018年3月启动以来已吸引40余家企业入驻,为当地创造5000多个就业岗位。 新华社记者李亚辉摄  4月5日,在乌干达姆巴莱中乌姆巴莱工业园,工人在工厂车间内工作。这座乌干达国家级工业园自2018年3月启动以来已吸引40余家企业入驻,为当地创造5000多个就业岗位。 新华社记者李亚辉摄

      基础设施建设是非洲发展的基石,改善基础设施状况是非洲国家的普遍期待和迫切愿望。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中国企业为非洲新增和升级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为多国搭建起电力供应和通讯网络,为推进非洲大陆互联互通作出重要贡献。

      中非合作兴,则南南合作兴。中非双方发展好,世界会更好。新时代的中非合作是中非双方实现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将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将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推动国际力量对比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2024-08
    20

      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 题:经济融合 发展联动 成果共享——聚焦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经贸与发展合作亮点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中非经贸务实合作取得了哪些进展?上届论坛会议成果的落实情况如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月2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非经贸与发展合作有关情况。

      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说,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为中非合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中非双方元首战略引领下,中方各部门、各地方、各企业持续深化沟通与合作,推动中非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中非贸易规模屡创新高。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821亿美元,与2021年相比增长近11%,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峰值,反映出中非贸易的强劲韧性。中国与近半数非洲国家贸易额同比增幅超过两位数。中方尤其重视推动非洲优质特色产品输华,自非进口农产品金额已经实现连续7年正增长。

      二是中非投资合作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是非洲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国之一。过去三年,中国企业为当地创造超过110万个就业岗位,投资建设的经贸合作区覆盖农业、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等行业,吸引超过千家企业入区,为当地纳税增收、出口创汇作出重要贡献。

      三是中非基础设施合作成效显著。非洲是中国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十年来,中国企业累计在非洲签订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70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在交通、能源、电力、住房、民生等领域实施了一批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中非新兴领域合作动能积聚。航空航天领域,中国为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发射气象或通信卫星;电子商务领域,中非携手拓展“丝路电商”合作,举办非洲好物网购节,中国电商企业深耕肯尼亚市场,为当地青年创造近万个就业机会;卫生健康领域,中国企业在马里、乌干达、喀麦隆等国开展医药投资,提升非洲本地药品可及性。

      立项实施援非盟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布基纳法索博博医院等25个医疗卫生项目;充分发挥24个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作用,派出农业专家500余人次,向30余国提供近7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助力非洲贸易互联互通和通关便利化……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刘俊峰表示,目前“九项工程”项下对非援助和发展合作项目已全部落实,为支持非洲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有力促进中非关系发展,合作成果实实在在,惠及中非人民。

      “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从来都是中国和非洲合作的重点。”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地区二司司长白斌说,中国长期帮助非洲国家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开展援助非洲疾控中心等重大项目,提供疫苗援助、派遣医疗队等公共卫生方面合作,积极开展巡诊、义诊活动,以及使用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实施中非合作妇幼健康项目等对非洲国家改善医疗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重要配套活动,第八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将于峰会期间在北京举行。商务部西亚非洲司司长沈翔介绍,本届企业家大会将突出峰会“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主题,鼓励中非工商界沟通交流、凝聚共识,推动中非务实合作新举措落地;营造中非工商界互利合作的友好氛围,推动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并将在专题研讨环节设置“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两个议题,分享论坛举措引领下中非企业家开展合作的成功经验,探讨论坛峰会新举措带来的合作机遇。

      唐文弘表示,中方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扩大对非制度型开放,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更好实现中非经济融合、发展联动和成果共享,为巩固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