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歡慶蛇年新春之際,西非國家幾內亞·比索中部的巴法塔地區正值旱季。 熱巴河蜿蜒流淌,河岸綠樹成蔭,靜靜的河水在乾旱的季節裏滋養著廣袤土地,造就超過2.5萬公頃的可灌溉低窪田,被譽為“幾內亞·比索的糧倉”。
當記者來到當地一處農場時,看到村民們正在中國專家的指導下播種,他們有的彎腰播下催芽後的稻種,有的細心整理秧苗。 不遠處,耕耘機在農田間穿梭忙碌。 這一派農忙景象,讓人恍惚感覺是在國內。
幾內亞·比索的水稻種植分為旱、雨兩季,而每年旱季的播種期恰逢中國的農曆新年。 為了不誤農時,中國援幾內亞·比索農業技術專家組的專家們有自己獨特的“春節日程表”。
第12批中國援幾比農技專家組的專家均來自湖北省。 按照家鄉習俗,他們在除夕一早便打掃駐地、掛起紅燈籠和彩旗、貼上春聯,熱情迎接前來拜年的當地村民。 中午,大家圍坐在一起共進團圓飯,與遠在國內的家人朋友視頻連線,互道新春祝福。 對他們來說,這一難得的休息日顯得格外珍貴。
正月初一一早,吃完熱騰騰的湯麵,專家們便驅車前往加布區的卡蘭塔巴農場,查看水稻播種前的土地平整進度。 通往農場的唯一通道是一條坑窪不平的土路,雨季泥濘,旱季塵土飛揚,他們對此早已習以為常。
中國援幾比農技專家組高級農藝師談兵告訴記者,卡蘭塔巴農場是專家組的先進水稻栽培技術示範區,篩選出的優質水稻品種將移栽到這裡進行擴繁試驗,獲得的種子將由幾比農業部門推廣至全國。
正月初二,專家們受邀前往奧約區的曼班科村,為村民送去上一季收穫的水稻種子。 人們載歌載舞,熱情歡迎中國農業專家的到來。 曼班科村村長奎巴·桑托斯·塞迪說:“正是一批批中國農業專家的堅守,讓我們這個偏遠的村莊也能種上優質的水稻,感謝你們!”
自1998年起,中國援幾比農技專家組就紮根巴法塔地區,進行水稻良種選育和高產栽培示範、組織水稻種植科技和農機維修保養技術培訓等。
孔圖博埃爾農場是中國援幾比農技專家組進行水稻品種比較試驗的基地。 中國援幾比農技專家組負責人鄭俊傑告訴記者,中國農業專家們加班加點,在除夕前完成17個從國內引進的優質水稻品種播種,後續將通過品比試驗篩選出3至5個最適應當地環境的耐旱、抗蟲品種,進行大田移栽。
農業專家們的辛勤工作吸引了周邊農場的農業技術人員和種植大戶前來觀摩學習。 他們仔細看著每類水稻品種對應的編碼牌,眼中滿是敬佩和期待。 孔圖博埃爾農場場長拉薩納·坎拜說:“水稻育秧確實是科技活兒,既要控制溫濕度,又要防治病蟲害。只有這樣的精心呵護,才能培育出優質秧苗。”
卡蘭塔巴農場場長薩納·卡馬拉在向中國援幾比農技專家組發來的感謝信中寫道:“消除貧困和饑餓、實現糧食自給自足是崇高的發展權利,感謝中國專家們給予我們的無私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