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發佈新質生產力量化目標,多地強調“科技創新”覈心地位

全國主要城市和不少省份都制定出臺了行動方案或實施意見。

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4%以上,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提高到8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5月9日,在解讀《關於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新聞發佈會上,湖北明確了該省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上述量化目標。

新質生產力覈心要義是以科技創新驅動生產力向新的質態躍升。 湖北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正斌介紹,湖北是經濟大省、科教大省、生態大省,有基礎打造全國新質生產力發展高地。 今年一季度,湖北GDP增長6.1%,主要指標高於全國、領先中部。 代表新質生產力發展水准的主要指標成績亮眼: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21.5%,數字經濟營收增長23.4%,科技契约成交額增長19.6%。 2024年國家科技獎項提名中,湖北入圍數量躍居全國第2。

據瞭解,《實施意見》共7個方面內容、18條具體措施。 在啟動覈心要素方面,提出打造“雙中心、三走廊、四平臺”的戰畧科技力量佈局,力爭每年開展15項左右跨學科顛覆性科技研究,每年突破30項左右優勢領域關鍵技術,全省科技契约年成交額突破萬億元。

在夯實產業支撐方面,堅持傳統產業改造陞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佈局“三線並進”,突破性發展五大優勢產業,引領“51020”現代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重點是打好汽車、鋼鐵、化工產業轉型“三大戰役”,推動算力、存力、運力和綠色電力“四力”倍增,深入實施“人工智慧+”行動,重點佈局實施人形機器人突破、6G創新發展、高端AI晶片提昇、量子科技攻關、腦機介面融合、合成生物引領等8大重點工程。

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周開斌介紹,湖北光電子資訊、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製造和北斗產業五大優勢產業規模已突破3萬億元,占到規上工業的六成以上。 汽車、冶金、化工等傳統產業也向新而行,今年一季度,湖北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2.1%,同比提高10.4%。 在算力與大數據、人工智慧、新材料等新興特色產業方面,今年一季度,湖北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21.5%,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28.7%。

湖北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陳俊介紹,湖北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家實驗室、湖北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級創新平臺、新型研發機構為覈心的高能級創新平臺矩陣。 其中九峰山實驗室組建兩年多以來,已吸引海內外400多位高端人才加入,成為我國化合物電晶體領域重要研發基地。 為暢通新質生產力成果轉化“新通道”,湖北建立了“三網一包”服務體系,2023年全省科技契约交易額達到4802.24億元,較上年度增長59.8%,排名由全國第7躍升至全國第3。 湖北還在人工智慧、6G、人形機器人等領域開展前瞻佈局,人工智慧產業規模今年有望突破1000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新質生產力”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列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務之首以來,全國主要城市和不少省份都制定出臺了行動方案或實施意見。

從共性措施來看,各地均強調“科技創新”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的覈心地位,通過建設科研中心、實施科技專案、加强研發投入等手段,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 通過改造傳統產業和培育新興產業,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陞級,增强產業鏈的競爭力。 通過國際合作和對外開放,引入外資和國際先進科技,提升本地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持。 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市場化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推動產業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