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研發投入105億元,賓士中國研發進入反哺全球新階段

「我們將發揮(中國)本土人才優勢,提速本土創新,主導更多全球研發項目,同時,我們將繼續深化和本土科技公司的合作,為整個行業的科技創新作出貢獻。」4月19日, 梅賽德斯-奔馳上海研發中心揭幕儀式上,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梅賽德斯-奔馳中國研發和採購負責人歐立甫(Oliver Löcher)用中文說道 。
過去5年,賓士(下稱「賓士」)在中國的研發投入總計為105億人民幣,主要投入方向為電動化和智慧化等研發領域,在大舉投資之下,賓士中國研發 網路已成為該集團在德國以外涵蓋領域最全面的研發團隊。

目前,賓士中國研發網路主要在京滬兩地佈局,在前瞻設計、電動化、智慧座艙、自動駕駛、整車測試等具備研發能力。

賓士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唐仕凱(Hubertus Troska)表示,上海研發中心的升級標誌著賓士在華的研發邁入第三階段。

2005年,賓士在中國開啟在地化研發,當時研發工作主要服務於生產;2010年,賓士在華的研發開始進入第二階段,以本土研發服務於本土產品,隨後數年裡賓士推出多款專 為中國開發的長軸距車型;2024年開始,賓士中國研發分支進入在中國研發並反哺全球的第三階段,由中國主導研發的導航、語音控制等功能已開始在全球推廣。 未來,賓士中國研發網路也將參與賓士MB.OS作業系統、插電式混合動力電池、自動駕駛等多個重要研發項目。

「中國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創新的核心驅動力之一。」唐仕凱說。

隨著汽車智慧化、電動化的轉型,中國車企和供應鏈在電池、軟體等多個細分領域獲得了差異化優勢,同時內捲的車市大幅加速了中國汽車產品的迭代,也使得中國 汽車產業對於市場和技術有著更快的反應速度。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多家海外車企和供應鏈企業正大幅增加在華研發投入,並擴大和中國汽車企業的合作,以期補齊在智慧、電動等領域的短板。

2023年,大眾汽車已經和小鵬汽車宣布多項合作,近期雙方就聯合研發CEA中央運算架構達成框架協議;大眾汽車在合肥成立了創新中心,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已成為大眾德國總部 以外最大的研發中心;4月上旬,大眾汽車也宣布將對合肥的生產及創新中心追加投資25億歐元。

此外,諸如奧迪、豐田、馬自達、福特等海外車企均大幅擴大了和中國車企的合作範圍,上述企業均將採用中國車企的技術平台,打造自有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申港證券的研報認為,中國自主品牌利用電動車發展的技術優勢與市場規模彎道超車,逐漸擁有話語權,由「市場換技術」變為「技術輸出」。

供應鏈方面,多家海外供應商的業務負責人均向記者表示,中國在智慧化、電動化方面的應用場景、技術、效率都具備明顯優勢,在華研發的產品和技術已經開始輸出至全球, 企業在中國本土研發權重日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