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方到聯邦政府,德國政要近期密集訪華,釋放何種訊號

在重慶和上海進行City walk,會見在華德國企業代表…德國總理朔爾茨一年半內第二度訪問中國的行程非常充實。

其實,在朔爾茨14-16日訪華期間,德國最大反對黨基民盟代表團也在幾乎差不多的時間到訪中國。 15日,基民盟負責經濟政策和氣候議題的副主席施潘(Jens Spahn)率領該黨代表團訪華,在中國進行為期5天的活動。

在稍早的3月下旬,德國巴伐利亞州長、基社盟主席索德爾(Markus Söder)也率團對中國進行訪問,尋求擴大巴伐利亞州與中國的經濟聯繫。

上至聯邦、下到地方層面,德國政要近期密集訪華釋放什麼訊號?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系列高訪體現德國對中德合作的重視程度,「雖然德國在2019年率先拋出了對華關係的製度性對手定位,但在強調 去風險、多元化的同時,德國政商界還是嘗試尋求平衡,繼續尋找與中國的合作空間,這在德國政商界看來是並行不悖的。

重視與中國繼續打交道

這次朔爾茨的訪華行程是他擔任德國總理以來在海外停留時間最長的一次外訪。 伍慧萍表示,朔爾茨此訪涵蓋了中國三個主要的特大城市。 「在重慶和上海,朔爾茨透過Citywalk,比較全面地了解兩地的城市發展。尤其在重慶期間,他還比較詳細地和建築師對比了重慶和他此前擔任市長的德國漢堡市的異同 點。 ,中德合作至關重要。

此外,伍慧萍認為,透過參訪企業,朔爾茨也了解中德合作的情況,尤其是創新領域的發展,「三天行程使得朔爾茨對中國在城市發展、創新、綠色環保、高等教育等 領域的現狀和中德合作有了直觀印象。

緊接著朔爾茨的行程,施潘的訪華仍在進行中。 他在訪華間隙對媒體表示,中國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支持中德雙方在多個領域保持全面對話,但他對朔爾茨政府目前無力重振德國經濟感到擔憂,甚至認為 ,眼下德國疲軟的經濟會使得中企對德投資不感興趣。

公開資料顯示,施潘曾是德國財政部議會國務秘書,負責監督德國政府的年度預算,也曾代表德國參與歐盟年度預算談判。 在德國前總理梅克爾的第四任期(2018-2021年),施潘曾擔任衛生部長。

3月下旬率先訪華的索德爾則來自巴伐利亞州,他也是疫情後首位訪華的德國州長。 巴伐利亞州素有「德國大企業之鄉」之稱,是德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州之一。 西門子、寶馬、奧迪等都來自該州;Google、華為、蘋果等都在該州首府慕尼黑設立開發中心。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是巴伐利亞州在全球最大、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2023年,雙方貿易額達到530億歐元,巴伐利亞州對中國的出口額達170億歐元,從中國的進口額近360億歐元。 對於中德關係,索德爾在訪華時表示,保持對話管道比「自說自話」重要得多。

對於近來德國政要的先後訪華,伍慧萍認為,當前歐洲自身面臨比較多的變數,德國希望尋求多元化的發展,尋找更多的合作夥伴,但這也意味著德國與在各個領域都保持巨大影響 力的中國不可能中斷雙邊往來,反而要去挖掘更多的合作潛力,“無論德國哪個政黨,都非常重視如何與中國保持聯繫,關注如何繼續與中國打交道。”

中德經貿合作的未來

尋求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合作,是德國政要訪華繞不開的議題。 在德國甚至歐洲內部「去風險」的論調下,中德貿易依舊強勢成長。 德國經濟研究所的報告顯示,2023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總額達創紀錄的119億歐元,較上年增加4.3%。 2023年德國對華投資佔德國海外投資總額的比重達10.3%,為2014年以來最高水準。 另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2023年中德雙邊貿易額為2,531億歐元。 自2016年起,中國已連續8年成為德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對此,蔡司大中華區總裁兼執行長福斯特(Maximilian Foerst)深有感觸。 身為朔爾茨此次訪華團中的一員,福斯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已連續8年保持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彰顯了雙邊合作的深度與潛力,「對蔡司而 言,中國已成為集團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 化業務與中國發展政策重點方向高度吻合。

立足中國的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蔡司仍持續加碼在華投資。 福斯特表示,就在上個月,蔡司在華最大規模的品質卓越中心在廣東東莞落成,旨在透過在工業品質解決方案領域的專業能力,幫助客戶滿足更高的安全和品質要求。

身為中國汽車零件企業代表,均勝集團董事長王劍峰出席了此次於北京舉行的中德總理高階會議。 目前,均勝集團在德國擁有多處研發及生產基地,同時在全球市場與德國及歐洲車企長期緊密合作。 從安全氣囊、智慧方向盤,到智慧座艙和智慧網聯等汽車智慧化領域,均勝集團與德國車企逾20年的合作全面且不斷深化。

對於中德經貿合作的未來,伍慧萍認為,例如在交通數位化和基建方面,中德還有很多可以挖掘的領域;氣候保護領域也是如此,此前朔爾茨倡導成立國際氣候俱樂部,根據他的設想, 這一俱樂部是開放性的,不僅限於七國集團;在農業方面,生態農業、永續發展、共同保障糧食安全,都是中德雙邊或全球治理領域中可以繼續推進的。

德國巴伐利亞內閣部長赫爾曼(Dr. Florian Herrmann)先前在訪華時表示,希望未來德國中小企業,尤其是創新型隱形冠軍企業可以與中國開展更深入的合作,「在國際市場上,要 想全球經濟不斷發展,我們必須共同努力,確保我們處於公平競爭的環境中,我們是相互依存的。

在福斯特看來,未來五年,中國仍將是全球經濟成長的重要貢獻者,「我們對在華業務和投資充滿信心」。 同時,福斯特認為,中國還是塑造未來科技與創新趨勢的主要推動力量,在數位轉型、新能源汽車、清潔能源、人工智慧、醫療保健等領域走在世界前列,「2024年,中國 提出發展以創新驅動的’新質生產力’,加快經濟高品質轉型,而蔡司在華投資重點與中國的重要戰略規劃不謀而合。

伍慧萍認為,儘管當前中德關係走向複雜,但在延續以及加深經貿合作的共識下,會促使更多德國政商界的代表未來親自到中國、到在華合作項目進行實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