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的五大理由

  理由一:要看到“提質增效”的內在邏輯。 中國經濟轉入高品質發展航道,強調“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不再“以GDP論英雄”,經濟換擋减速但並未失速。 中國的發展堅持以人為本,不只是關注名額數據,而是讓老百姓過上更高質量的生活。 從過去“亞洲四小龍”等追趕型經濟體以及高收入國家發展歷程看,人均GDP介於1.2萬美元到2萬美元之間時,經濟發展潜力持續釋放。 現時,中國經濟正處於增長潜力持續釋放階段。 同時,中國的發展不是要超越別人,更不是替代別人,而是不斷超越自我、提升自我。 當然,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向高品質發展轉變行程中,難免遇到各種問題挑戰,甚至會經歷必要的陣痛。 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就要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在政府工作十大任務之首。 新質生產力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創新和發展。 發展新質生產力,才能為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理由二:要看到“攻堅克難”的發展韌性。 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5.2%,明顯快於發達經濟體1.6%的平均增速。 國際金融論壇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2%。 在世界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地緣政治衝突增多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仍保持世界經濟最大引擎的地位殊為不易。 2024年中國GDP增長預期目標定在5%左右,與去年持平。 這是對中國未來發展從“有信心”到“有把握”的基本判斷。 面對房地產、地方債務等“成長的煩惱”,中國以經濟政策强化跨週期和逆週期調節,注重創新調控管道方法,政策空間足、迴旋餘地大。 今年2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把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上調0.2個百分點至3.1%,主因就是看好中國及多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勢頭。 從長遠看,中國經濟增長的底氣還源於其超大規模市場和消費潜力。 今年1至2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5%,服務消費潜力不斷釋放。 國際統計調查機构STATISTICA網站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電子商務銷售收入規模達9351.4億美元,是全球第一大電子商務市場。 數字經濟和數位商業逆勢增長,進一步彰顯了中國經濟的潜力和韌性。

  理由三:要看到“活力奔湧”的創新動能。 縱觀人類發展史,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和生產力提升的關鍵因素。 世界百年大變局加速演進,科技創新是關鍵變數。 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製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約30%,是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 人才資源總量、科技人力資源、研發人員總量均居全球首位。 新時代以來,中國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高,在載人航太、量子資訊、核電科技、大飛機製造等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佈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第12比特,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未來產業孕育壯大的過程。 不論是製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還是開展“人工智慧+”行動,不論是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太、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還是開闢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等新賽道,都處處煥發出創新的蓬勃生機。

  理由四:要看到“清潔美麗”的綠色雄心。 綠色發展是高品質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 我們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就是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推動綠色轉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 我們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就是要告別竭澤而漁,永享綠水青山。 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氣候挑戰,中國先後提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地球生命共同體等重要理念。 中國承諾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構建完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 中國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潔發電網絡,貢獻了本世紀以來全球25%的新增綠化面積。 今天,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近一半在中國,全球新能源汽車一半以上行駛在中國。 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出口增長近30%。 中國還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盡己所能幫助开发中国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為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中國貢獻。

  理由五:要看到“機遇共亯”的開放胸襟。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更離不開中國。 中國始終堅持合作共贏,積極推進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加大對全球發展合作的投入。 近年來,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高水准、制度型開放的含金量越來越高,關稅總水准已經降至同世貿組織發達成員相當水准,服務業開放加速推進,外商投資收益率仍名列世界前茅。 今年中國全國兩會再度釋放擴大高水准對外開放的訊號,包括:推動外貿質昇量穩,加大吸引外資力度,推動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深化雙多邊和區域經濟合作。 我們推出便利人員往來新舉措,進一步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遊相關堵點。 修訂全國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 推動“外資24條”加快落地見效,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這些都充分展現了中國與各國共亯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合作機遇的决心、擔當和能力。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必然會遇到大量從未出現過的全新課題,經受許多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展望未來,我們既有充分的歷史自信,也將保持足够的歷史耐心。 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 隨著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中國自身發展和對外合作的空間都將進一步拓展。 一個致力於實現高品質發展、綠色低碳轉型、開放合作的中國,必將為世界注入更多信心和動力、帶來更多合作共贏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