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岡比亞企業家沃利·塞恩而言,農業現代化不僅是一門生意,更是一項改善當地農民生計的使命。
“在岡比亞,許多農民仍然依靠人力勞作,費時低效,”塞恩說,“機械化可以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力,並减少收穫後的損失。”
懷揣著對家鄉農業機械化的熱情,塞恩於2018年在岡比亞首都班竹創辦了一家公司,專門設計和製造適用於水稻、花生和玉米等作物的脫粒機。
“我們希望提供經濟實用的機械設備,幫助岡比亞農民减少收穫後的損失,提高產量。我們生產的機械設備特別聚焦於岡比亞小農戶,這部分群體在農業領域佔據主導地位。這些脫粒機價格合理、效率高,並且根據當地需求量身定制,使脫粒過程更加省時省力,確保農民能够將更高質量的農產品投入市場。”塞恩說。
然而,由於成本等因素,農業機械化推廣面臨挑戰。 “機械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時間和投資。但我相信,從長遠看,它能够推動岡比亞農業發展。”塞恩說。
為尋找創新思路和解決方案,2024年,在中方邀請下,塞恩前往上海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親身感受全球領先的農業技術和工業創新。
“那次經歷讓我大開眼界,”塞恩回憶道,“中國通過先進的農業機械革新了農業生產方式。這讓我對岡比亞的農業機械化之路有了新思考。”
在2024年“一帶一路”國家青年企業家研討會上,塞恩進一步瞭解了全世界優秀的商業模式和製造業發展經驗。 “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專業人士交流讓我意識到,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合作與科技共亯。”他說。
此後,他的考察之旅延伸至大連、福州等多個中國都市,深入參觀大型製造企業,並探索未來合作的可能性。 “近距離觀察中國的製造業運作管道,讓我更加堅信,岡比亞應當加大對科技教育和技能培訓的投入。”
在塞恩看來,推動岡比亞工業發展的關鍵不僅是機械設備,更在於職業培訓。 “很多年輕人有潜力從事工業領域工作,但他們需要接受適當培訓和指導。”他說。
儘管農業機械化面臨諸多挑戰,塞恩依然充滿信心。 “這並不容易,但每一步努力都至關重要。只要堅持創新、加強合作,我們一定能够取得真正進步。”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