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座新一線都市常住人口增量領跑,比亞迪帶動效應明顯!

合肥市下轄縣長豐縣的人口快速增長與比亞迪的佈局緊密相關。

近期,各地正陸續發佈2023年的人口數據,第一財經統計梳理了已發佈相關資料的重點都市後發現,2023年人口增量前四名的都市分別是合肥(增長21.9萬人)、鄭州(增長18萬人)、杭州(增長14.6萬人)、成都(增長13.5萬人),均為新一線都市,且都是省會城市。

整體來看,新一線都市已經成為人口流入的高地。 這些都市新興產業、高新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人口集聚。

新能源汽車產業帶動效應顯著

合肥公佈的資料顯示,2023年,合肥常住人口985.3萬人,較2022年新增21.9萬人,增長2.3%。 近三年,全市淨增常住人口持續攀升,由2021年9.5萬人、2022年16.9萬人,提高到2023年的21.9萬人,增量較上年新增5萬人。

資料顯示,在去年合肥淨增人口中,遷移來合肥的人口占比超九成。 2023年,全市遷移淨增長人口20.1萬人,占淨增常住人口的91.8%,較上年新增6.6萬人,反映出合肥的人口引力不斷增強。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林斐對第一財經分析,產業的佈局變化會帶動經濟和人口密度的變化,合肥人口增長與產業發展密切相關,這些年合肥的整體發展思路比較清晰,準確把握了產業發展規律,一方面做好原有產業的集聚提升,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包括新能源汽車、光伏、集成電路等。

以新能源產業為例,2023年,合肥的新能源汽車產量為74.6萬輛,同比增長1.4倍,躍居全國前五。

其中,合肥市下轄縣長豐縣的人口快速增長與比亞迪的佈局緊密相關。 2021年7月,比亞迪合肥工廠項目落戶長豐縣下塘鎮。 2023年,長豐縣GDP突破900億元,達到946.43億元,千億目標近在咫尺。 根據光明日報報導,2023年,長豐產銷新能源汽車近50萬輛,同比增長近400%; 實現產值超620億元,同比增長超320%。 “大麦克”入駐,引發產業鏈“裂變”效應。 當前,長豐擁有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近200家,全產業鏈產值超700億元。

人口方面,資料顯示,去年年末長豐全縣常住人口83.3萬人,比上年新增3.3萬人。

“汽車的產業鏈非常長,汽車產業對地方經濟拉動作用十分明顯。”林斐說。

去年,合肥城區的包河、蜀山等區人口均快速增長,其中包河區人口新增4.7萬人。 近年來,包河區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江汽集團、安凱客車、國軒高科、巨一科技、常青股份5個以汽車和零部件為主營業務的上市企業均位於包河區。

新一線都市人口吸引力大

鄭州去年常住人口首次突破1300萬大關,達到1300.8萬人,人口增量達到18萬人,增量現時位居全國第二,成為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

根據河南日報,在鄭州,以新能源汽車、電子資訊產業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支撐作用持續增强,比亞迪產能最大、用工最多的整車生產基地逐步投產達效,帶動鄭州市汽車整車年產量突破80萬輛、增長50%(新能源汽車產量超32萬輛、增長300%以上)。

杭州去年人口增長14.6萬人,分區縣來看,余杭和蕭山增量位居前兩名。 余杭去年新增4.1萬人,新增人數為全市最多; 蕭山區新增了3.0萬人。 浙江省都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湯海孺對第一財經分析,余杭增長快,主要與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和城西科創大走廊的建設密切關聯。 數字經濟產業主要就是在余杭區,同時,在杭州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過程中,也會帶動對高端科研人員的需求。 蕭山區自身的工業製造業發展強勁,這幾年與數位科技緊密結合,加快轉型提升。 同時,通過蕭濱(蕭山、濱江)一體化,濱江區產業加速外溢,兩地合作發揮優勢互補效應。

去年8月,蕭山召開新型工業化大會,提出奮力衝刺雙千億、再造工業新蕭山:5年後工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5年內工業投資累計突破1000億元。

成都去年常住人口新增13.5萬人,從現時公佈的數據來看,在成都20個行政區劃中,雙流區以279.37萬人的常住人口、4.01萬人的增量居首位。 專家分析指出,這幾年成都城南發展勢頭強勁,雙流位於城南,人們對其有較好的預期。

從上述幾個都市的人口變化來看,產業尤其是高新產業、新興產業的發展是帶動人口集聚和增長的關鍵。 比如近年來發展快速的比亞迪汽車,在多個新一線都市、强二線都市佈局,帶動當地人口快速增長。

另一方面,高新產業、新興產業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强省會城市高校眾多,人才數量龐大,這也是吸引很多大企業佈局的重要因素。 包括合肥、鄭州、成都這幾個中西部地區的省會城市所在的省域都是人口大省,省會城市所擁有的人口腹地和人口增長潜力也比較大。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分析,整體來看,新一線都市、强二線都市近年來經濟發展非常快,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新的發動機,這些都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突出,意味著機遇多,新增的就業崗位多,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

其中,中西部省份在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中,省內普通地級市人口外流,有一部分人口流向了東南沿海地區,還有相當一部分是流向了所在省的省會。 彭澎說,中西部强省會城市的收入和沿海大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小,基礎設施十分完善,教育、醫療等資源非常不錯,而且生活成本更低一些。 此外,回到家鄉所在省份的省會城市工作,離家更近。 總體來看,這些都市吸引力越來越大。